農村俗語“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佛開口”,有道理嗎?
“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佛開口”,說是在農歷六月,韭菜氣味很臭,農歷九月,韭菜氣味很香。這句俗語用的是夸張的手法。
1、俗語之中兩個詞語的解釋
臭死狗
在農村,“臭死狗”的說法,不僅在這條俗語被使用,在其他說法中,也經常被人們使用,也是一些人的口頭禪。用來形容臭不可聞。
平時,當有人聞到特別臭的氣味時,會脫口而出:“臭死人啦!”這話同樣也是用來形容非常臭。而“臭死狗”另一種說法,形容氣味更加臭。
狗是不怕臭氣的。過去農村小孩拉屎后,一般不用收拾,呼喚狗來吃干凈就是了。有的人連小孩子的屁股都懶得擦,直接讓狗舔干凈完事。
狗不怕臭氣,但六月的韭菜氣味卻能臭死狗,這種說法當然非常夸張,無非就是為了說明六月韭菜氣味難聞。
佛開口
我國民間流傳一種傳說,相傳神仙和佛全身都帶有奇異的香氣。這種香氣讓人感到非常舒適。
在我國古代神話小說和傳奇故事中,往往有這樣的場景描寫,當神仙或者佛出現在人間的時候,伴隨而來的是彩虹飛架、光彩四射、芳香四溢。
神仙和佛開口說法時,往往被描述為“口吐芬芳”。傳說佛張開口呼出的氣,更是芳香無比。
也正因為如此,民間常用“佛開口”來形容某種東西透出的香氣宜人。
2、我國古人是如何看待韭菜的?
韭菜的品質隨季節(jié)的不同而不同。我國古人認為,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春韭品質是最好的,其次就是晚秋的秋韭,最差的就是夏韭。
古人對韭菜不同季節(jié)的品質,早已了解,有“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春韭在古代還是非常尊貴的一道佳肴。
唐代詩人杜甫在《贈衛(wèi)八處士》有這樣的詩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從此詩句可以看出,春韭在唐代是用來待客的佳肴。
《詩經·豳風·七月》中有這樣的詩句:“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詩經》是先秦時期的詩歌總集。先秦時以十月為歲末,以十一月為年初,因此,詩中的“二之日”是現在的農歷十二月,按此順序往下推,“四之日”就是現在的農歷二月。
因此,這句詩的大概意思是說,十二月的時候去鑿冰塊,到了正月時,將冰塊搬進冰窖之中。到了二月初時,開始祭祀祖先,在祭壇上獻上韭菜和羊羔祭口。
如此看來,在先秦以前,大地復蘇之時,新長出的第一茬春韭,是古人用來祭祀祖先的供品,足見其地位之高。這也是我國古人鐘愛春韭的原因。
3、為什么說“六月韭臭死狗”呢?
韭菜種植雖然適應性強,抗寒耐熱,但更加喜歡冷涼,在中等光照強度下生長,品質更優(yōu)。
農歷六月,正是盛夏高溫,光照太強,溫度也過高,韭菜雖然生長快,但是纖味多,讓人感覺不鮮嫩,有點老,像吃草葉子。而且其氣味也讓一些人不適應,感到很“臭”。如此,當然影響了韭菜的品質,口感也就差得再遠。
很多蔬菜都有季節(jié)性,季節(jié)不同,口感也就有很大差別。比如,南方的楠竹筍,作為食材,冬筍的口感就比春筍好得多。
又比如,在自然條件下,夏天種不出白菜,即使下了種子長出來,也包不起來,還容易老,食用葉子有一種苦澀的味道狗可以吃韭菜嗎,而冬天的白菜則有甜味。
韭菜也是一樣,春秋的口感比夏季的口感要好多了。在南方,韭菜一年四季都正常生長,只是到了冬到長得慢一些。因此,南方冬天的韭菜品質并不比春秋季的差。
六月的韭菜真的很“臭”沒人吃嗎?
“香”和“臭”是相對而言的,因人而異。同樣一種氣味,有的人聞起來舒服,認為是“香”,有的人聞起來感到難受,就是“臭”。
韭菜本來就具有特殊強烈氣味,春夏秋冬都是如此。有些人可能因季節(jié)不同,對韭菜的氣味感覺有所不同。
不習慣吃六月韭菜的人,認為夏韭氣味難聞,是臭味;習慣吃六月韭菜的人,認為夏韭另有一種清香氣味,是香味。
雖然到了六月,人們用韭菜炒菜的少了,但并不是說六月沒有人吃韭菜了,只是在吃的方式有所不同。
在湖南農村,農家喜歡用韭菜與大米摻和磨碎,做成米豆腐。也就是古華所著《芙蓉鎮(zhèn)》中女主角胡玉音,在趕集時擺米豆腐攤的那種米豆腐。現在農村集市仍然有這種米豆腐攤子狗可以吃韭菜嗎,是一種別具風味的地方小吃。
加入韭菜后的米豆腐,米豆腐就成為綠色的了,入湯后,香氣濃郁,加入蔥花和辣椒等作料,香辣可口,色香味俱全。
因此,在湖南農村,夏季的韭菜也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這里就沒有人說“六月韭臭死狗”了。
4、為什么說“九月韭佛開口”呢?
入秋后,尤其是秋分以后,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韭菜生長變慢,纖維就少了,韭菜也就變得肥嫩,韭菜的品質也就比較好了,香氣也更濃郁和純正。
這就是“九月韭佛開口”的來由,說明九月的韭菜品質遠比六月的韭菜品質好。
不過,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氣候差異比較大,因此,不同地方對“九月韭”說法不太一致。
北方秋天降溫早,“九月韭”通常指九月割下來食用的韭菜。北方有的地方還說“八月韭菜賽羊肉”。降溫越早的地方,好品質韭菜的月份就越提前。
而南方入秋后,還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秋老虎”,氣溫完全降下來要在寒露以后,也就是九月初。因此南方的“九月韭”通常指九月新長出來的韭菜。
九月新長出來的韭菜,要到十月才能割下來食用,而十月正好是南方的“小陽春”,也就是農村所說的“十月有個小陽春”。
農村又有“十月韭菜賽羊肉”的說法,稱十月韭菜為“小春韭”。
5、韭菜的飲食注意事項
我國民間對食物相克有充分的認識,并在長期的生活中進行了總結,得出了一定經驗。
農村有句食物相克的諺語說:“要想死得快,團魚煮莧菜”。
這句諺語的意思是說,團魚和莧菜一起食用,桌上有團魚,就不能炒莧菜,桌上有莧菜,就不能煮團魚,兩者不能同食,否則就會引起不良反應,嚴重的不會危及生命。
韭菜雖然被民間認為是補腎、壯陽的食物,民間還將其稱為“陽菜”或“壯陽菜”。民間有“男食韭菜,女食絲瓜”之說。
但是,在人們生活中得出的經驗,韭菜同樣也與一些食物相克,不能同食狗可以吃韭菜嗎,值得注意。
比如,韭菜和菠菜不能同食,原因是容易引起腹瀉;韭菜不能與牛肉同食,原因是發(fā)熱動火,容易引起牙齒腫痛和生口瘡。韭菜不能蜂蜜同食,原因也是容易引起腹瀉。等等。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fā)布,來信即刪。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