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犬界戰神”比特犬,遇到“屠狼機器”猞猁,誰會更勝一籌?
“犬界戰神”比特犬,因其擁有超高的耐力、不怕死的性格,以及強壯的身軀,一直以來,都被人們視為陸地上最好戰,且勇猛的斗犬。
被人們稱為“屠狼機器”的猞猁,貓科動物中,是最具代表性的動物,雖然它們體型嬌小,但是卻具有靈活且殘忍的特點,它們經常會獵殺是自己體型數倍的動物,甚至是狼。
那么當勇猛無比的“犬界戰神”遇上靈活殘忍的“屠狼機器”,誰又會更勝一籌呢?今天我們來探索這個話題。
說起比特犬,那么它一定是美國人眼中的驕傲。這種犬起源于十九世紀,當時正值美國內戰,因此舉國上下都沉浸在戰爭的亢奮當中。這時,一種從西班牙傳入美國的斗犬活動,讓美國人興奮不已,這種殘忍、血腥且暴力的活動迅速風靡全國。與此同時,人們為了培育出優秀的斗犬,在1889年時,專門成立了聯合犬舍協會,用來研究優秀的斗犬。
在人們的癲狂需求中,一大批優秀的犬類培育師,雜交出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斗犬。人們將美國本土的斯塔福犬和斗牛犬進行雜交后,培育出了一種專門為戰斗而生的斗犬—“比特犬”。它們具有發達的肌肉、頑強的意志以及不怕死的性格,除此之外,它們還具有痛覺神經少的特點,當它們和對方進行撕咬時,往往不置對方于死地絕不善罷甘休,戰斗中撕咬、流血的快感讓它們無比興奮,身體持續分泌的睪丸激素讓它們感受不到任何疼痛,超強的耐力可以讓它們持續戰斗兩個小時以上。因此,處于戰斗中的比特犬,就像是一臺“殺戮機器”。毫無疑問,比特犬的出現將斗犬活動推向了高潮,而它也成為了人們心目中名副其實的“犬界戰神”!
我們再來看看猞猁。人們常說的猞猁其實是一種統稱,其下共有四種不同類型的動物,它們分別是歐亞猞猁、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亞猞猁、短尾貓,但是無論是那種猞猁,它們的性格都非常殘忍。由于這其中以歐亞猞猁數量最為眾多且分布廣泛,因此我們主要分析歐亞猞猁的特點。
由于猞猁屬于貓科動物中體型較小的動物,成年歐亞猞猁,體重也不過20公斤,因此它們的實力一直都被人們所低估,但是實際上,猞猁是一種非常兇狠的動物,它們全身布滿斑點,因此遠遠看去就像一只體型健壯的花貓。此外它們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兩只耳朵尖上有一撮黑色的毛發。雖然它們體型相對較小,但是無論是捕獵還是和其它肉食類動物戰斗都非常厲害。它們極其靈活,經常藏匿于樹干或是灌木叢中,一旦鎖定獵物,便會猛然發動攻擊,瘋狂抓撓撕咬獵物,因此獵物經常被它們抓咬的皮開肉綻。這也使得獵物經常會以流血過多而亡的方式,被猞猁所虐殺,由于它們非常狡猾聰明且有耐性,因此猞猁的捕食成功率非常高,它們時常以獵殺為樂,甚至出現"殺而不吃"的現象。也正因如此,在野外當體型更大的獨狼遇上猞猁時,往往都會選擇逃離、避開。
那么比特犬到底能不能戰勝猞猁呢?
雖然比特犬非常勇猛,但是很遺憾,答案仍然是不能。我們首先來看看體型,一只成年比特犬的體重幾乎都在20公斤以上,因此比特犬稍大于猞猁。所以體型上比特犬稍微占有優勢。但是由于猞猁屬野生動物,經常過著“刀口舔血”的生活,因此論戰斗技巧,自然是比特犬所不能比擬的,此外猞猁屬貓科動物,通常它們的身體都靈活性,因此靈活性猞猁也更勝一籌。
所以當它們兩個開始戰斗時,比特犬橫沖直撞的攻擊方式,幾乎很難咬中猞猁,而猞猁利用靈活的特點,反而會很容易將比特犬抓傷,此外再加上猞猁喜歡“戲耍”獵物的特點,因此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是比特犬被抓的皮開肉綻且血肉模糊,卻又很難給予猞猁致命攻擊。此外雖然雙方都具有很好的耐力,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比特犬很容易由于失血過多而被猞猁拿下。
畢竟被稱為“屠狼機器”的猞猁,連獨狼都不放在眼里,而比特犬再厲害也是不能和狼相比的,因此猞猁和比特犬之間的戰斗,就不言而喻了。即使猞猁不敵,以比特犬的奔跑速度,也是無法追趕到猞猁。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