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觀賞魚走出致富路
“一畝水塘可放養5000~尾觀賞魚,每畝魚苗投入1500元左右,一般3個月后就可出售,飼料需要一噸左右,費用六七千元。如果一年養一 批,按照每公斤30元的批發價計算,畝產5000公斤,產值可達1.5萬元左右,除去飼料和其他各種費用,畝產利潤6000元左右,養觀賞魚的經濟效益要 比四大家魚好。”浦江張林水產養殖場負責人張林說,去年他養了20畝觀賞魚,兩批賺了20多萬元。
從養家魚到養觀賞魚
1987年,張林高中畢業被招工到浦江漁種場工作。2001年,他回到浦南街道八村開始養家魚。由于集約化精養需大量投餌、頻繁用藥,使水域 生態環境惡化,致使常規家魚養殖風險加大;而且魚種、飼料等價格上漲,養殖成本增加,加上大眾化水產品市場價格長期處于低位,造成大眾商品魚養殖效益低 下。
為改變這種養殖窘境,2004年,張林多方考察,認定觀賞魚是一個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市場前景好的養殖品種。幾年下來,他的觀賞魚養殖 基地也越來越大,多的時候擁有日本錦鯉、紅花鯽魚等七大品種數十萬尾。
最貴錦鯉一尾超萬元
憑借多年積累的養殖經驗和科技知識,張林已摸索出一套觀賞魚養殖方法。他現在一般一年養兩批,每年的5月中旬把剛孵出的小魚苗放進魚塘,到6 月中旬,把魚苗賣給養殖戶。魚塘清理和消毒后,7月初,把魚苗再放進塘中養,10月把魚賣掉。為保證魚的良好消化,這其間都是定時、定量、定位投放飼料, 一般在上午9時和下午三四時投放飼料,飼料一般按魚重量的3%投放。觀賞魚疫病不多,錦鯉比較好養,主要是保持好水質,悶熱天氣時要注意增氧。
那為何只養3個月呢?張林說,錦鯉屬于溫帶性魚類,適宜的溫度為5~30℃,生長水溫為21~27℃,溫度高,食量大,生長才快。錦鯉是一種 對環境適應力非常強的生物,但急劇變化的水溫會影響錦鯉的健康。尤其是溫差猛烈變化4℃以上時,就很容易出現感冒癥狀。另外,錦鯉要冬眠,11月至翌年3 月為越冬期,錦鯉不吃東西,也不會生長。
同樣品種、同等尺寸的魚,因為花色、形狀不一樣,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一尾不等。“大路貨”錦鯉批量按每公斤30元賣,但品質好的精品,養到大時 按尾出售。賣得最貴的錦鯉,一尾一萬多元。不過,上萬尾中才有可能一尾,一年才出幾尾。“賣魚就像人選美一樣,人要看胸圍、腰圍、臀圍等三圍,魚也是一 樣,要看胸鰭、尾鰭有多長、多寬,要看整體形狀,要看顏色、花紋,這就相當于人的外貌,還要看在水中游動的姿勢。”張林說。
觀賞魚市場越來越大
看到張林養觀賞魚賺了錢,當地不少農戶也跟著他養,目前已有100多戶,養殖面積約50畝。為此,這幾年,張林每年都要銷售2.5萬~4萬公 斤觀賞魚,但基本都銷在省內。他說,現在養觀賞魚不愁銷路。不少別墅都有魚池,新農村改造把不少村中或村口的池塘清理后養了觀賞魚,還有普通市民家的客廳 也越來越大,放個水族箱已成為平常事。不少市民把養觀賞魚作為一種活的藝術品。
張林認為,玩魚是人們在閑暇時欣賞的一種文化。從宋朝就有記載出現金魚,只不過那時是宮廷金魚,皇家玩。現在,河北、北京、天津、廣州養殖觀 賞魚的最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玩魚的人越來越多,這個消費市場正在迅速擴大。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