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國觀賞魚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展望分析
01
常見原產地觀賞魚種
我國有3000多種本土魚類,大約1/3是淡水魚。在豐饒的漁業資源中蘊含著了大量極具觀賞價值的原產地觀賞魚種,其種類之豐富無法一一列舉,故僅列出鯉科、鰍科、平鰭鰍科、蝦虎魚科、太陽魚科和鱧科中部分常見原產地觀賞魚種:
02
觀賞魚行業相關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人們生活品質日益提高,觀賞魚養殖和文化欣賞正在逐步邁入大眾視野,但我國特有的原產地觀賞魚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未受到足夠重視,且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直接或間接地對環境造成破壞,導致我國部分原產地觀賞魚種質資源岌岌可危。近年來我國出臺一系列保護觀賞魚種政策,促進我國觀賞魚行業發展:
03
觀賞魚行業產業鏈
觀賞魚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為水產飼料、種苗、添加劑以及水產用藥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觀賞魚市場也逐漸形成了現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業態。
觀賞魚作為休閑漁業的分支,發展程度受所在地區經濟情況影響。對多地觀賞魚市場的分析發現,各區域的觀賞魚發展存在較大差距,可以分為發達階段和發展中階段。我國南方及沿海地區的觀賞魚發展多處于發達階段,而其他地區則處于發展中階段。觀賞魚行業在休閑漁業中占比約10%,這一數據在近幾年不斷提高。
04
中國觀賞魚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1、產量
在觀賞魚產業發展過程中,人工繁育技術、配套器材和飼料工藝體系等趨于完善,形成了一定規模。據統計,近年來我國觀賞魚產量呈下降態勢,截至2021年我國觀賞魚產量為37.86億尾。
自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觀賞魚形成了以東南沿海及京津冀為主的產業區。由于城市規劃和環境治理等要求,天津地區的觀賞魚養殖規模自2014年開始不斷縮小,同時北方觀賞魚產業的重心向吉林、山東等地偏移,在產業中占據一席之地。據統計,2021年我國觀賞魚產量前三地區分別是江蘇、山東與廣東。
2、進出口
從我國觀賞魚進出口數量來看,據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觀賞魚進口量為285.69噸,同比增長11.55%,出口量為215.31噸,同比下降35.13%。
雖然我國觀賞魚歷年出口量遠超過進口量,但進口金額卻高于出口金額,這說明我國的觀賞魚價值在國際上缺少認可。據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觀賞魚進口金額為1411.71萬美元,同比下降40.14%,出口金額為437.66萬美元,同比下降4.69%。
05
中國原產地觀賞魚行業前景展望
目前,我國觀賞魚養殖體系正趨于完善,養殖市場正逐漸飽和,錦鯉、金魚等大多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體系,但市場上普通消費者所愿意購買、飼養的觀賞魚品種仍然較少。我國原產地觀賞魚物種數量豐富,分布范圍廣泛,若得到足夠重視,合理開發利用,將其引入市場,豐富原產地觀賞魚市場品種,發揮其市場潛力,可更好地滿足普通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原產地觀賞魚產業發展,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另一種形式的表現,也是對我國千百年來“漁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我國原產地觀賞魚產業發展較為緩慢,目前正處在起步上升階段。在穩步發展的同時,對原產地觀賞魚進行合理有效地開發,并采取一定保護措施,才能進一步充分挖掘產業發展潛力,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與文化財富,為實現漁業高質量發展、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注入新動能。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