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配對之后為什么分不開?特殊生理構造延長了它們的交配時間
有性生殖的動物,通常是通過交配繁衍后代,雖然不同物種個體在形態上存在不同,但就某一類型生物而言,交配的方式都差不多。比如說哺乳動物,交配繁衍過程沒多少差別。也許交配時間存在長短差異。
公狗和母狗交配時,為什么兩只狗連在一同無法分開?
然而狗這種動物交配過程卻有著特別之處,養過狗的人應該見過狗交配的場景,公狗和母狗交配時并不是通常的那種交配姿勢,而是兩只狗頭部朝向相反方向,屁股還貼在一同。這種交配方式看起來很怪異,兩只狗還不能輕易掙脫開。
為什么狗的交配方式這么奇怪呢?這跟狗的生殖器結構有關。公狗的生殖器有骨頭,生殖器有骨頭在一些動物上也存在,不過哺乳動物卻很少有這種結構。交配時,公狗的生殖器可以更輕易進入母狗體內,之后遭到刺激,公狗的生殖器會快速脹大,生殖器因而就卡在了母狗體內。
狗的交配過程時間較長,長得可達到40多分鐘,短的也能達到10分鐘。在這期間,公狗的生殖器一直都卡在母狗體內,想要拔出來并不易。這也就導致,在兩只狗交配的時候,想將它們趕開,兩只狗會一同跑而難以掙脫開。
射精過程結束后,公狗的生殖器就會縮小,兩只狗自然也就分開了。狗有著這樣的交配方式,不是由于適應環境做出的自然選擇性進化。自然界中還有一些生殖器有骨頭的動物,它們的交配過程跟一般動物的交配過程一樣,沒有像狗交配那樣不能輕易分開。
群居動物有群體優勢可以延長交配時間
犬科動物交配時間長,卻是群居性習性影響的結果。家養寵物狗的祖先,跟自然界中的野狗一樣,是群居性動物。群居動物由于群體尋食活動,所以不會像獨居的肉食動物那樣,需要保持更敏銳的觀察本事。
獨居的肉食動物,交配過程時間較短,為了提高后代繁衍成功率,它們的交配會更頻繁。而狼這樣的群居性犬科動物,則不需要顧忌交配過程會遭到影響。而且為了展示出在族群中的地位,交配的公狼會延長交配時間,以提高交配成功率。
所以狗的交配時間長,并不是需要那么長的交配時間,而是占據著位置避免其他公狗交配。不過生殖器有骨頭,卻不是必定需要保留下來的優勢之處。這樣交配確實更容易,但沒有骨頭也有獨特的優勢。
為了交配成功,雌雄個體需要看得上眼,不然雄性個體生殖器沒法勃起,也就無法完成交配過程。這種可以挑選更適合交配個體的機制,使得后代可以保留更好的基因。所以后代數量不需要很多,就能成功延續下去。
生殖器能否有骨頭不是必然的進化方向
就生殖器進化方向而言,有沒有骨頭并不是絕對的標準。由于這不會顯著影響到種群的延續。生殖器有骨頭的物種還有海獺海象等,這些物種的一個特點就是,種群個體數量很多,這也是生殖器有骨頭的優勢所在。可以提高受孕成功率。
對于一些人而言,生殖器有骨頭符合他們所需,但這也會帶來一些不便。直立行走會由于生殖器有骨頭而遭到較大影響,生殖器是一個脆弱的部位,如果常常遭到損傷,也許也會失去正常功能。
這種自然進化的結果,難以通過干預手段來彌補,這涉及到基因層面的修改問題。公狗的生殖器有骨頭也許是來自基因突變,少數物種進化出的特別結構,不會是通過遺傳方式保存下來的。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