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金魚的鑒賞與飼養觀賞魚的養殖發展歷史* 古代中國培養出大批缸養鯽魚--- 彩鯽,在 16 世紀引入日本----100 年后傳入歐洲。 1900 年--- 美國水族箱的出現: *1850 年 R. 哈林頓向倫敦化學學會提交 1 份維護水族箱的報告----- 水族箱的興起。 1852 年倫敦動物學會建立第一個水族館。冷海水魚書籍—水草栽種—水族箱的制作*1857 年 H. 漢弗萊斯著書《海洋與河流的庭院》-- 加熱恒溫照明過濾系統---- 熱帶魚 1876 年斗魚引入歐洲。 20 世紀 60 年代:硅膠發明,玻璃水族箱—丙烯酸制品。一、金魚的起源* 起源于我國野生的普通食用鯽魚。由銀灰色—紅黃色—顏色和形體演變,在動物分類學中屬于鯉科鯽屬。(一)歷史的考證 1 、在南北朝時代的祖沖之《述異記》中, “晉桓沖游廬山,見湖中有赤鱗魚”。 2 、在《本草綱目》中“金鯽耐久”。 3、據日本學者的研究中國金魚早在 1502 年即傳入日本。 1981 年5 月王春元在寧夏西吉縣的水堰調查中發現紅色、藍色、紅白相間的彩色鯽魚。(二)科學依據 1 、我國陳楨教授的 1928 和 1934 年的雜交實驗。

2 、金鯽魚(紅鯽魚)與鯽魚形態完全相同。 3 、金魚和鯽魚的胚胎期形態完全相同,在同一溫度下發育速度也相同。形體的分化在孵化后幼魚階段,如龍眼、虎頭、絨球、水泡等。 4 、血清學、染色體組型、同工酶分析亦然。二、金魚的變異( 一)體色的變異金魚的顏色成分:黑色、橙黃色素細胞和淡藍色的反光組織。家養金魚的顏色:以上 3 種成分的重組、強度和密度的變化或消失。顏色的出現:紫色、五花、透明出現早。(二)體形變異(長橢圓+ 側扁--短+ 兩側圓凸) (三)鱗片數目的變異鱗片金魚野生鯽魚側線鱗數目 26( 22-28 ) 29( 28-32 ) 側線以上鱗行數 56 側線以下鱗行數 76 (四)鱗片的形態變異 1 、正常鱗:與野鯽同,有色素細胞和反光組織 2 、透明鱗:與正常鱗形態同,但無色素及反光 3 、珠鱗:與正常鱗不同,形狀向外凸起。(五)背鰭的變異(有背鰭和龍背) ( 六)胸鰭的變異:長和短。(七)腹鰭的變異:長和短。(八)臀鰭的變異:單、雙、上單下雙、無臀鰭。(九)尾鰭的變異:單、雙、上單下雙(三尾) 、垂尾、扇尾、蝶尾、長尾、短尾等。(十)頭形的變異: 1 、平頭型:皮膚薄而平滑。

2 、鵝頭型:頭頂肉瘤厚厚凸起,但兩側鰓蓋骨上薄而平滑。 3 、獅頭型:頭頂和鰓蓋骨的肉瘤都厚后凸起,有時遮眼。金魚的頭形:紅頭藍壽黃頭獅頭與紅白文(十一)眼睛的變異 1 、正常眼:與野生鯽魚的眼睛大小一樣。 2 、龍眼:眼球過分膨大,并突出眼眶外。 3 、朝天眼:眼球部分突出于眼眶外,瞳孔向上轉了 90 度而朝天。 4 、水泡眼:眼眶與龍眼一樣大,但眼球同正常眼,外側有一個大水泡。(不同于蛙頭) (十二)鰓蓋的變異:有正常鰓蓋和翻鰓兩種。后緣向外翻轉,鰓絲裸露(十三)鼻隔膜的變異:有正常薄膜和絨球兩種。鼻隔膜發育異常,有 2或4 個隔膜褶皺。金魚的鼻隔膜變異-絨球三、金魚品種的分類和命名依據體形和背鰭的有無分為三大類:草族文族蛋族 1 、草族凡體形側扁,與野生鯽魚相同者。分平頭和窄平頭型。后者有金鯽系,體色有銀灰色、紅色、白色、五花等 2 、文族:體形凸圓,具有背鰭者。(例:五花文扇尾,紅白文與黃獅頭) (1 )常眼文族:平頭型、鵝頭型、獅頭型(2 )龍眼文族:龍眼型、朝天眼型。(3 )泡眼文族:水泡眼型。 3 、蛋族(例:紅白虎頭與黑白凸眼) (1 )常眼蛋族:平頭型、鵝頭型、獅頭型(2 )凸眼蛋族:平頭型、獅頭型、朝天眼(3 )泡眼蛋族:水泡眼型。

四、金魚的飼養(一)金魚的飼料 1 、天然餌料:水蚤、原蟲、輪蟲、水蚯蚓。 2 、配合顆粒飼料:蛋白質、糖類、脂肪、無機鹽類、維生素。(二)金魚的飼養用水 1 、河水、湖水等天然水 2 、地下水 3 、自來水(三)用具的準備 1 、水族箱或魚缸 2 、小型空氣泵 3 、網兜 4 、抹布(四)養魚容器的景觀設置 1 、裝飾物(1 )沙子(2 )卵石(3 )微型工藝品(4 )貝殼(5 )水草:金魚藻、苦草、輪葉黑藻等。 2 、水草的栽種方法和日常管理(1 )栽種方法 A 、缸種法:適宜水族箱、玻璃缸。缸底鋪細沙—種植水草--- 安裝玻璃隔板。苦草、水車前、慈姑等帶須根; 金魚藻、輪葉黑藻、菊葉草等用莖移栽。 4 個月或半年清洗魚缸。 B 、盆栽法:小盆底部小孔塞子塞緊--- 鋪1 層細沙--- 植草—再鋪沙—蓋上卵石—移入缸中。(2 )水草的日常管理 A 、光照 B 、水溫: (五) 金魚的挑選一般來說,變異越大,品種越珍貴。龍眼、高頭、獅頭、絨球水泡眼、朝天眼珠鱗、背鰭、體長、尾鰭顏色 6 、疾病防治(1 )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