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魚名字及圖片大全
一、鯽魚(鯽殼、刀子魚)
鯽魚是常見的淡水魚類,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鯉科、鯽屬淡水魚類的統稱,別稱鯽瓜子、土鯽、鯽殼等,全國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庫、沼澤等水體中均有分布,雜食性,喜群集而行、擇食而居,主要以水生植物、藻類、甲殼類、水生昆蟲及幼蟲等為食。
二、鯉魚(鯉拐子、鯉子)
鯉魚是常見的淡水魚類,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鯉科、鯉屬淡水魚類的統稱,別稱鯉拐子、鯉子、紅尾子等,因鱗有十字紋理而得名,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雜食性,葷素兼食,餌譜廣泛,覓食時常像豬一樣拱食泥土中的種子、蟲卵等。
三、草魚(草鯇、白鯇)
草魚是我國“四大家魚”之一,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鯉科、草魚屬淡水魚類,別稱油鯇、草鯇、白鯇等,因主要以水草為食而得名,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或養殖,草食性,常棲息于平原地區的江河、湖泊等水體中,喜歡水體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活動。
四、青魚(烏混、螺螄青)
青魚是我國“四大家魚”之一,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鯉科、青魚屬淡水魚類,別稱烏混、黑混、烏青等,因喜食螺螄也稱螺螄青、螺螄混,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最常見,肉食性,常棲息在水體中下層,主要以螺螄、蚌、蜆、蛤等軟體動物為食。
五、鰱魚(白鰱、水鰱)
鰱魚是我國“四大家魚”之一,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鯉科、鰱屬淡水魚類,別稱白鰱、跳鰱、水鰱等,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長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見,濾食性,常棲息在水體中上層,靠鰓的特殊結構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六、鳙魚(花鰱、胖頭魚)
鰱魚是我國“四大家魚”之一,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鯉科、鳙屬淡水魚類,別稱花鰱、胖頭魚、黑鰱等,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長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見,濾食性,常棲息在水體中上層,靠鰓的特殊結構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七、鳊魚(長身鳊、長春鳊)
鳊魚是我國特有的淡水魚類,狹義上的鳊魚主要指鯉科鳊屬魚類,而廣義上的鳊魚則還包括三角魴、團頭魴等鯉科魴屬魚類,別稱長身鳊、油鳊、長春鳊等,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長江中下游及附屬湖泊最常見,草食性,主要以藻類及水生植物為食。
八、鯰魚(塘鲺、胡子鯰)
鯰魚是常見的魚類,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鯰形目下屬魚類的統稱,別稱塘鲺、胡子鯰、鯰巴郎等,常見種類有土鯰、大口鯰、塘鲺、埃及塘鲺等,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最普遍,肉食性,生性貪食,主要以小型魚類、蝦類、水生昆蟲等為食。
九、泥鰍(魚鰍、鰍魚)
泥鰍是常見的淡水魚類,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鰍科、泥鰍屬的統稱,別稱魚鰍、泥里鉆、鰍魚等,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喜棲息在水田、池塘、溪流、湖泊、溝渠、沼澤等各種淺水多淤泥水體的底層,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蟲、藻類、浮游生物、高等植物碎屑等為食。
十、黃鱔(鱔魚、長魚)
黃鱔是常見的淡水魚類,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合鰓魚科、黃鱔屬,別稱鱔魚、田鰻、長魚等,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喜棲息在水田、池塘、溪流、湖泊、溝渠、沼澤等各種淺水多淤泥水體的底層,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蟲、小型魚類、浮游生物、高等植物碎屑等為食。
十一、黑魚(雷魚、蛇魚)
黑魚是常見的淡水魚類,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鱧科、鱧屬,別稱雷魚、烏魚、蛇魚等,常見的有斑鱧、月鱧、線鱧等,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喜棲息在水草繁茂的淺水區,肉食性,生性貪食且性情兇猛,主要以小型魚類、蝦類、蛙類、水生昆蟲等為食。
十二、鱖魚(桂魚、鰲花魚)
鱖魚是常見的淡水魚類,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鮨科、鱖屬,別稱桂魚、花鯽魚、鰲花魚等,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喜棲息于江河、湖泊、水庫等水草茂盛且清潔的水體中,白天一般潛伏于水底,夜間活動覓食,肉食性,性兇猛,終生以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為食。
十三、多寶魚(大菱鲆、比目魚)
多寶魚是大菱鲆的英譯名兼商品名,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菱鲆科、菱鲆屬魚類,別稱歐洲比目魚、瘤棘鲆等,原產于大西洋東側沿岸,1992年由黃海水產研究所首次引入,1999年突破了大規模生產性育苗技術并推廣養殖。
十四、鱸魚(花鱸、七星鱸)
鱸魚是常見的魚類,別稱花鱸、鱸板、七星鱸等,在我國有多種魚類都可稱作鱸魚,例如真鱸科的花鱸(七星鱸魚)、銀鱸科的銀鱸(白鱸)、杜父魚科的松江鱸魚(四鰓鱸魚)、鱸科的河鱸(五道黑)、太陽魚科的加州鱸魚(大口黑鱸)等都可稱作鱸魚。
十五、羅非魚(非洲鯽魚、福壽魚)
羅非魚是常見的淡水魚類,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麗魚科、羅非魚屬,別稱非洲鯽魚、吳郭魚、福壽魚等,原產于非洲,我國引進的莫桑比克羅非魚、奧利亞羅非魚、尼羅羅非魚等,雜食性,常棲息在水體中下層,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植物、水生昆蟲等為食。
十六、鯧魚(淡水白鯧、紅鯧魚)
鯧魚是常見的魚類,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鯧科魚類的統稱,全世界共3屬15種,廣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熱帶及溫帶海域,我國黃海、渤海、東海、南海等沿海地區均有分布,常棲息在水深30~70米潮流緩慢海區的中下層,有季節性回游現象,雜食性,主要以小魚、水母、硅藻等為食。
十七、帶魚(肥帶、牙帶魚)
帶魚是“中國四大海產”之一,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帶魚科魚類的統稱,因體型側扁如絲帶而得名,別稱裙帶、肥帶、牙帶魚等,我國黃海、渤海、東海、南海均有分布,我國常見的有帶魚屬的白帶魚、短帶魚、南海帶魚、日本帶魚和小帶魚屬的小帶魚五種。
十八、黃顙魚(黃辣丁、昂刺魚)
黃顙魚是常見的淡水魚類,在生物學分類上屬于鲿科、黃顙魚屬,別稱黃辣丁、黃角丁、昂刺魚等,全國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喜棲息于緩流多水草的湖周淺水區和入湖河流處,雜食性,主要以水生昆蟲、小型魚類、蝦類、魚卵、高等植物碎屑等為食。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