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雞瓦狗tǔ jī wǎ gǒu結構形式:

ABCD式成語

成語繁體:

土鶏瓦狗

成語解釋:

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的東西。同“土雞瓦犬”。

成語出處:

延波真《五四前后山東人民的愛國斗爭》:“兇惡軍警呆住了,一個個手足無措,像土雞瓦狗一樣蜷伏在路旁。”

語法結構:

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

現代成語

英語翻譯:

感情色彩:

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無實用的東西

近義詞:

土雞瓦犬

從土雞瓦狗開始成語接龍: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上一個成語: 兔盡狗烹 下一個成語: 土瘠民貧

'土'字開頭的成語 土包子

拼音:tǔ bāo zi

解釋:指沒有見過大世面的人,如果是說別人,有輕蔑意。如果是說自己,有自謙意

出處: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有些人輕視本地干部,譏笑本地干部,他們說:‘本地人懂得什么,土包子!’”

土龍芻狗

拼音:tǔ lóng chú gǒu

解釋:泥土捏的龍,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實。

出處:《三國志·蜀書·杜微傳》:“曹丕篡弒,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

土洋結合

拼音:tǔ yáng jié hé

解釋:把簡單的設備或技術同現代化的設備或技術結合起來。

出處:凌叔華《古韻》:“天津是中國北方的商業中心,漫步街頭,西式或土洋結合的簡陋店鋪比比皆是。”

土偶蒙金

拼音:tǔ ǒu méng jīn

解釋:在泥塑人像外面涂上金粉。比喻因襲模仿,徒有其表。

出處:清·吳喬《答萬季野詩問》:“宋詩如三家村叟,布袍草履,是一個人。明詩土偶蒙金。”

土階茅茨

拼音:tǔ jiē máo cí

解釋:比喻住房簡陋。同“土階茅屋”。

出處:《新唐書·薛收傳》:“土階茅茨,唐堯以昌。”

土穰細流

拼音:tǔ ráng xì liú

解釋:土壤:泥土;細流:小河。比喻細小的事物。也指事物雖甚細微,但不斷積累,即能發揮巨大作用。

出處:《史記·李斯列傳》:“是以太山不讓土穰,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土崩瓦解

拼音:tǔ bēng wǎ jiě

解釋:瓦解:制瓦時先把陶土制成圓筒形,分解為四雞什么狗碎,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樣,不可收拾。比喻徹底垮臺。

出處:《鬼谷子·抵山戲》:“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史記·秦始皇本紀》:“秦之積衰,天下土崩瓦解。”

土雞瓦犬

拼音:tǔ jī wǎ quǎn

解釋:用泥捏的雞,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的東西。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曹操指山下顏良排的陣勢,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乃謂關公曰:‘河北人馬,如此雄壯!’關公曰:‘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

土階茅屋

拼音:tǔ jiē máo wū

解釋:泥土的臺階,茅草的房屋。比喻住房簡陋。

出處:《周書·武帝紀下》:“上棟下宇,土階茅屋。”

土豪劣紳

拼音:tǔ háo liè shēn

解釋:土豪:鄉里的豪強,即仗勢欺人的地主。劣紳:地方上的惡霸或退職官僚中的惡劣者。舊社會有錢有勢、橫行鄉里的人。

出處: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紳,不法地主階級,是幾千年專制政治的基礎,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的墻腳。”

'雞'字開頭的成語 雞飛狗叫

拼音:jī fēi gǒu jiào

解釋:把雞嚇得飛起來,把狗嚇得直叫喚。形容亂成一團。

出處: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反“掃蕩”》:“忽然,鄰莊雞飛狗叫,老鄉們拖著孩子向莊外奔跑。”

雞鳴戒旦

拼音:jī míng jiè dàn

解釋:怕失曉而耽誤正事,天沒亮就起身。

出處:《詩經·齊風·雞鳴序》:“《雞鳴》雞什么狗碎,思賢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陳賢妃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雞伏鵠卵

拼音:jī fú hú luǎn

解釋:伏:孵卵;鵠:天鵝。用雞來孵天鵝蛋。比喻才小難當大任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庚桑楚》:“奔蜂不能化藿蠋,越雞不能伏鵠卵。”

雞腸鼠腹

拼音:jī cháng shǔ fù

解釋:小雞的腸子,老鼠的肚子。比喻人的氣量狹小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50回:“他還重點朋情,背間說幾句抱不平的議論,與那些轉眼忘恩雞腸鼠腹的小輩大不相同。”

雞黍之膳

拼音:jī shǔ zhī shàn

解釋:黍:黃米;膳:飯食。指殺雞做菜,用黃米做飯。比喻家常便飯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微子》:“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

雞蟲得喪

拼音:jī chóng dé sāng

解釋:比喻微小的得失,無關緊要。同“雞蟲得失”。

出處:清·蔣士銓《臨川夢·不夢》:“雞蟲得喪成恩怨,鳥鼠因緣見短長。”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拼音: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解釋:雞鳴狗吠的聲音都能聽到,可是一輩子也不互相來往。現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訊。

出處:《老子》:“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雞聲鵝斗

拼音:jī shēng é dòu

解釋:比喻吵吵鬧鬧,彼此不和。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從今咱們兩個撂開手,省得雞聲鵝斗,叫別人笑話。”

雞飛狗走

拼音:jī fēi gǒu zǒu

解釋:走:跑。雞亂飛,狗亂跑。形容因極端驚恐而混亂不堪。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三回:“你看前兩天那種搜索的樣子,只就我們歇宿的那一家客寓,已經是鬧得雞飛狗走,鬼哭神號。”

雞爛嘴巴硬

拼音:jī làn zuǐ bā yìng

解釋:比喻自知理虧,還要強辯。

出處:

'瓦'字開頭的成語 瓦罐不離井口破

拼音:wǎ guàn bù lí jǐng kǒu pò

解釋: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擔著風險干事難免會失手

出處:明·無名氏《村樂堂》第二折:“他是二夫人,你是伴當,你兩個有這等勾當,道不的瓦罐不離井口破。”

瓦缶雷鳴

拼音:wǎ fǒu léi míng

解釋:瓦缶:沙鍋,比喻庸才。聲音低沉的沙鍋發出雷鳴般的響聲。比喻庸人占據高位,威風一時。

出處:戰國·楚·屈原《卜居》:“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瓦合之卒

拼音:wǎ hé zhī zú

解釋: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湊合在一起一樣的士兵。比喻沒有組織紀律的軍隊。

出處:《漢書·酈食其傳》:“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雞什么狗碎,欲以徑入強秦,此所謂探虎口者也。’”

瓦查尿溺

拼音:wǎ chá niào nì

解釋:碎瓦和小便。指極微賤污穢的東西。

出處:語出《莊子·知北游》:“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惡在乎?’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后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尿溺。

瓦釜之鳴

拼音:wǎ fǔ zhī míng

解釋:瓦釜:古代簡單的樂器,比喻庸才。庸才顯赫。比喻無德無才的人占據高位,威風一時

出處:唐·柳宗元《代人進瓷器狀》:“且無瓦釜之鳴,是稱土铏之德。”

瓦釜雷鳴

拼音:wǎ fǔ léi míng

解釋:瓦釜:沙鍋,比喻庸才。聲音低沉的沙鍋發出雷鳴般的響聲。比喻無德無才的人占據高位,威風一時。

出處:《楚辭·卜居》:“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瓦解冰泮

拼音:wǎ jiě bīng pàn

解釋:瓦器破碎,冰塊融解。比喻失敗、崩潰或消失。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則七國之軍,瓦解冰泮。”

瓦玉集糅

拼音:wǎ yù jí róu

解釋:糅:混雜。瓦和玉混雜在一起。比喻好壞不分。

出處:

瓦灶繩床

拼音:wǎ zào shéng chuáng

解釋:

出處:《紅樓夢》

瓦解冰銷

拼音:wǎ jiě bīng xiāo

解釋:比喻失敗、崩潰或消失。同“瓦解冰泮”。

出處:唐·劉商《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詩:“瓦解冰銷真可恥,凝艷妖芳安是恃。”

'狗'字開頭的成語 狗彘不如

拼音:gǒu zhì bù rú

解釋:彘:豬。形容品行卑劣到連豬狗都不如的程度。同“狗彘不若”。

出處: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四十八回:“君有難,臣當不顧其身而救之,豈言退耶!直狗彘不如也!”

狗血淋頭

拼音:gǒu xuè lín tóu

解釋:舊時迷信說法,謂狗血淋在妖人頭上,就可使其妖法失靈。后形容罵得很兇,使被罵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樣,無言以對,無計可施。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三回:“馬知府道:‘必然是個妖人!’教去取些法物來。牢子、節級將李逵捆翻,驅下廳前草地里,一個虞候掇一盆狗血沒頭一淋。”

狗屁倒灶

拼音:gǒu pì dǎo zào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