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多肉總是黑腐化水?問題竟出在這個地
入坑以前都聽說多肉植物生命力頑強好養活,但等到自己真正養起來之后才發現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黑腐和化水可以算的上是多肉養護過程中最為常見也是最令肉友們頭大的事了。
為什么化水黑腐總是反反復復出現,像牛皮癬一樣總是治不徹底呢?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讓多肉植物染病的原因。很多情況下,土壤不透氣,環境通風差或是悶熱潮濕都很容易導致多肉植物的根莖發生腐壞,如果植物的表面或者根系出現了硬傷的話那么受外界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就變得更大了。
被真菌感染的底部葉片和根系很快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良狀況,很多肉友們為了防止多肉植物整株都被感染,往往會選擇“一刀切”的方法,把腐壞的部分大面積切掉,再重新發根種植。有的肉友心疼自己家多肉,修剪的時候總是不舍得下手,比如只摘除掉最貼近土壤表層的一圈爛葉子。
其實這樣做是冒著很大的風險的,因為只掰葉子無法看到莖部的橫切面,這樣你就永遠無法知道植物的莖部中心有沒有已經受到感染。
如果你的多肉植物還沒有明顯的桿子,但底部已經有黑腐跡象了的話,那就只能先擼葉子后剪桿。把底部發霉變色的葉子一層一層地去除,然后逐漸向上砍斷中間的莖。一直到觀察到莖部組織中間完全沒有腐壞點為止。
但即便是這樣做了,如此年幼的多肉植物也很難救活,畢竟一切就是一大半,相當于一場大手術了。多肉植物往往造型低矮,底部葉片緊貼土壤地面,甚至是有群生的現象或者干脆直接在一個花盆中栽種了很多株。如果露養還好,通風充足的環境中多肉不大容易爛,只要防著點凍傷曬傷就可以了。
但室內種植的盆栽多肉可就沒那么好命了。葉片緊貼著地面,澆水過后潮濕的土壤表面會和多肉植物底部的葉片們來一個相當充分持久的“親密接觸”,多肉最下層葉片的底部也就會長期處在一個密不透風的潮濕環境中。
即便是一直本著干透澆透的原則來為盆栽補充水分,那也免不了水分揮發不出去而導致的爛根爛葉現象。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有兩個,一是給多肉植物加鋪一層干燥大顆粒的鋪面石,二是將多肉植物底部的葉片進行修剪,在最下面留出一小段光禿禿的桿子。相信大部分人還是都更加傾向于前者的吧。
至于用棉簽將底部葉片墊高的這種做法,我個人覺得還是沒什么用。畢竟棉花里也是會吸水的。而相較之下,鋪面石的使用體驗就要好的多了。
不僅能夠有效幫助植物底層與土壤表面的接觸處通風透氣,我們還可以通過觀察鋪面石的顏色變化來判斷土壤的干燥程度,從而決定是不是該給多肉植物澆水了。
肉友們在養護多肉時有沒有遇到過黑腐和化水的情況呢?又是怎么處理的呢?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